【本文核心觀點】
為減少COVID-19線下聚集帶來的傳播風險,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于2020年2月12日發布了《關于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推動全國教育相關人群全面“觸網”。
數萬線下教育機構集體線上化,在短期內促使線上教育全面開花,但面臨教育內容改革、教師線上授課能力提升、線上線下機構雙重競爭等諸多因素,頭部在線教育機構優勢明顯,而地方中型機構以及初創機構困難重重。
【推薦閱讀時長】5~8分鐘
01 在線教育成為國民話題,各類課輔機構紛紛應戰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逐漸嚴峻,全國性的推遲線下開學、轉戰線上教育已成定局。部分線下機構迅速反應,拓展線上輔導服務以維持生源;而線上教育原住民更是紛紛發力,利用免費贈課、優化教材、報名返現等多樣營銷手段擴大市場份額。
相較于其他客戶群,面臨升學的初三、高三學生壓力更大。2020年3月31日,教育部發布通知將全國大部分地區高考時間延遲一個月,但由于學校線上教育的效果尚不明確,這部分有“應試剛需”的學生在此特殊時期愿意尋求額外課外輔導,尤其是“一對一”輔導服務的可能性極大提高。
02 線下教育被動“觸網”,模式改革任重道遠
冠狀肺炎疫情爆發突發,傳播速度出乎意料,留給線下教育轉型線上的時間過少,除原有的線上教育企業外,不論是新入局的線下機構還是各類學校,都面臨多重考驗。
學生群體的增多,加上傳統線下的K12教育模式不能完全復制到線上,教育產品改革適應線上教育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線上授課更要求老師注意備課、授課方式,減小網絡授課帶來的內容損耗;也要求學生有更高的自律性,在外部監督弱情況下能夠專注課程。
教培行業對現金流的依賴性過強,疫情影響加劇教培機構資金不足,一般中小型機構缺乏技術無法自主研發線上教育系統。雖然頭部教育機構憑借其規模能夠迅速搶占市場,但大多憑借營銷手段吸引客戶,疫情結束后恢復正價的網絡課程用戶接受度不容樂觀。
03 整合線上線下,OMO布局成為首選
面對人數激增的線上教育對手、國家線上管理趨嚴、疫情加重經濟放緩、頭部機構迅速搶占市場,大部分線下機構不能放棄原本線下優勢外,也無力專心投入線上服務鏈的研發,于是兼顧線下線上的OMO成為他們的首選。
OMO代表Online-Merge-Offline,選擇OMO的機構將線上線下整合。OMO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為線下機構開辟新的線上業務,二是為線下機構將部分教學環節轉移到線上。在保持原有優勢外,機構可根據自身實力選擇自主研發線上教學系統,或借助通信軟件在短期內開展線上業務。
04 為可持續發展鋪路,教育企業學習現金管理、布局OMO成為剛需
2019年是國內教育機構風波不斷的一年,出事的機構大多都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即現金流的中斷。疫情爆發后,預售款負債屬性體現得更加明顯。無法盈利加之經濟放緩,貸款、融資對絕大多數教育機構來說基本無望。因此學習教育企業學習如何理性管理現金流是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必修課。
另一方面,面對人數激增的線上教育對手、國家線上管理趨嚴、疫情加重經濟放緩、頭部機構迅速搶占市場,大部分線下機構不能放棄原本線下優勢外,也無力專心投入線上服務鏈的研發,于是兼顧線下線上的OMO成為首選。
OMO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為線下機構開辟新的線上業務,二是為線下機構將部分教學環節轉移到線上。在保持原有優勢外,機構可根據自身實力選擇自主研發線上教學系統,或借助通信軟件在短期內開展線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