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時長】5~8分鐘
【本文核心觀點】
通過對自動駕駛全棧解決方案提供商、自動駕駛非全棧解決方案提供商、車企、政府、資本、車路協同等多方力量進行研究,未來3年,中國高等級自動駕駛行業將有六大發展趨勢。
01 趨勢一:以場景為先導,自動駕駛全棧解決方案提供商將分批實現商業化
限定場景下,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在未來3年左右率先實現商業化:所謂限定場景是指某些具有地理約束的特定區域,此類區域駕駛環境單一、交通情況簡單,幾乎沒有或只有少量外界車輛和行人能夠進入,限定場景因駕駛范圍的限制,使得自動駕駛實現難度低,相關企業將在未來3年左右率先實現商業化。
而開放道路由于環境復雜,仍有較多“長尾問題”待解決,至少需要10年時間才能實現商業化:開放道路由于因為無地理約束限制,進入區域的行人和車輛種類數量多,車輛速度快等因素,實現自動駕駛難度高,目前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自身技術尚成熟,其大規模商業化時間在十年以后。
02 趨勢二:自動駕駛非全棧解決方案提供商迎來發展機會
近幾年,自動駕駛產業鏈由粗放式轉向精細式方向發展,自動駕駛非全棧解決方案提供商逐漸受到業界關注。從產業鏈構成來看,目前自動駕駛執行層基本被國際Tier1供應商壟斷,很難有初創企業能夠位列其中;感知層和決策層零組件供應鏈分散,企業類型豐富,初創企業相對容易切入。
03 趨勢三:車企更注重方案量產可能性,未來致力于實現部分L3級自動駕駛技術量產
當前,國內主流車企大多已經推出L2級自動駕駛量產車型,但駕駛員仍需要時刻觀察行駛情況。預計未來三年,車企將重點研發智能化程度更高的L3級自動駕駛技術,依據技術可量產與用戶需求兩大指標,TJP(Traffic Jam Pilot)和HWP(Highway Pilot)成為未來國內車企L3級自動駕駛研發方向的研發重點。
04 趨勢四:各地政府越來越關注自動駕駛技術,未來與相關企業探索多種合作模式
從2015年至2020年,中國政府發布多項相關政策,關注點從智能網聯汽車細化至自動駕駛汽車。2020年初,國家相繼出臺《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與《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兩項方案,進一步明確自動駕駛戰略地位與未來發展方向。
截至2019年底,國內共有25個城市出臺自動駕駛測試政策;江蘇、廣東、湖南、河南、海南(征求意見)5個省份發布省級自動駕駛測試政策。
05 趨勢五:資本對自動駕駛技術呈觀望態度,等待技術進一步落地
中國創投圈對自動駕駛技術的關注始于2014年,此后六年間,資本對自動駕駛的看法經歷了開始關注、瘋狂追逐、逐漸冷淡三個階段。此前,企業對商業化預期偏高,吸引大量資本進入,估值飆升。但三年過后,大多企業沒有完成定下的計劃,其技術仍在迭代中,不甚成熟。同時,過高的估值導致資本難以繼續加持。
未來三年,資本將站在新角度重新審視這項技術,單純“講故事”已不足以吸引資本加入,資本對自動駕駛的關注重點由最初的團隊人才背景、商業前景,變為企業現階段技術發展進程、商業模式落地的可行性。
06 趨勢六:車路協同技術迅速發展,將成為高等級自動駕駛背后驅動力
車路協同是指借助新一代無線通信和互聯網技術,實現車與“X”的全方位網絡連接,即車與車(V2V)、車與路(V2I)、車與人(V2P)、車與平臺(V2N)之間的信息交互,并在全時空動態交通信息采集與融合的基礎上,開展車輛主動安全控制和道路協同管理,充分實現人車路的有效協同。
我國采用車路協同技術路線為C-V2X(蜂窩通信技術),現國內已基本完成LTE-V2X標準體系建設和核心標準規范,政府和企業兩方也正在推動LTE-V2X的產業化進程。從演進階段來看,車路協同共分為協同感知、協同決策和協同控制三個階段,目前我國仍處于協同感知階段。
在5G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LTE-V2X正在向5G-V2X方向轉變。這種低時延、高可靠性和高速率的特性對車路協同的發展有極大促進作用,能夠進一步提高車路的信息交互效率,保證高等級自動駕駛車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