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簡介
公司有效整合本地孤立、分散的牧民資源及文旅資源,以新疆特色游牧文化篷房露營酒店為核心基礎業態,利用“星辰牧野”品牌多年的“移動商業空間和酒店帳篷”技術資源打造集篷房露營、風味餐廳、特色酒吧、兒童樂園、水上活動中心等具有地域文化內涵和獨特創意體驗的休閑體驗空間,將民俗文化體驗、住宿餐飲、運動休閑、草原旅游等周邊業態元素優化整合形成草原生態旅游產業鏈,打造具有西域文化內涵和獨特自然體驗的省級篷房酒店旅游度假區。
二、背景與必要性分析
2.1 背景分析
- 2.1.1 “十三五”時期鼓勵旅游融合發展,豐富旅游供給,繼續凸顯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綜合全面帶動功能
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16〕70號)。文件鼓勵旅游產品創新,擴大旅游新供給。實施精品景區建設。全面提升以A級景區為代表的觀光旅游產品,著力加強3A級以上景區建設,優化5A級景區布局。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觀光旅游產品精品化發展;加快休閑度假產品開發。大力開發山地、森林、養生等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建設一批旅游度假區和國民度假地,鼓勵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勢開發特色休閑度假產品。
- 2.1.2 全域旅游大力推進“旅游+”戰略,全面增強旅游發展新功能
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15號)通知, 文件支持推動旅游與城鎮化、工業化和商貿業融合發展。建設美麗宜居村莊、旅游小鎮、風情縣城以及城市綠道、慢行系統,支持旅游綜合體、主題功能區、中央游憩區等建設。依托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傳統村落,探索名勝名城名鎮名村“四名一體”全域旅游發展模式。
- 2.1.3 政策引導社會資本進行旅游開發,新辟旅游消費市場,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
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62號)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實施旅游投資促進計劃,新辟旅游消費市場。加快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制定全國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規劃和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標準,明確營地住宿登記、安全救援等政策,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和絲綢之路沿線、長江經濟帶等重點旅游地區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到2020年,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1000個左右。
- 2.1.4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正式出臺,鄉村旅游提上日程
2018年2月,中央正式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意見》鼓勵發展生態旅游,打造鄉村生態產業鏈。此次規劃提到鼓勵各類社會主體參與農村生態修復,對集中連片開展生態修復達到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允許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治理面積從事旅游、康養、體育、設施農業等產業開發,以此激發社會資本參與鄉村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并給與其適當的政策補償。
- 2.1.5 新疆全力推動旅游業成為本自治區戰略支柱產業,打造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
《實施新彊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新政辦發(2018)59號),通過三年努力,推進品牌多元化發展,建立類型豐富的旅游品牌體系。打造主題突出、傳播廣泛、市場認可的旅游目的地名牌,構建多層次、全產業鏈品牌體系,提升區域內各類旅游品牌影響力。積極支持各地開展國家A級景區、星級酒店、S級滑雪場等傳統旅游品牌創建、評定工作,指導傳統旅游品牌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 2.1.6 伊犁加大財政對旅游產業扶持力度,打造“塞外江南·詩畫伊犁”品牌
2019年5月,伊犁州政府辦公廳印發《伊犁州直促進旅游產業發展激勵措施》的通知(伊州政辦發〔2019〕27號)。文件中表示實行旅游發展基金獎勵和專項資金補貼。設立旅游發展基金和專項資金,主要用于重點旅游項目啟動、旅游質量創建提升、特色文創產品開發、旅游宣傳促銷、旅游規劃編制、旅游信息化建設、旅游商品開發以及對旅游企業的獎勵等。
2.2 項目實施的必要性
- 2.2.1 積極響應“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政策號召,打造一體化休閑度假旅游,助力我國努力建成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國
- 2.2.2 打造“旅游+文化+農業”發展模式,促進伊犁大旅游產業進程
- 2.2.3 構建“帳篷+房車”營地住宿新形勢,發掘地區旅游消費新增長點
- 2.2.4 賦予地區旅游特色西域文化,助力新源縣鄉村振興
- 2.2.5 抓住地方旅游產業發展機遇,推動本地旅游產業調整升級
2.3 項目實施的社會效益分析
- 2.3.1 增加就業崗位,促進新源縣本地人口積極,促進伊犁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 2.3.2 助力本地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成伊犁一道靚麗風景線
- 2.3.3 增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
- 2.3.4 促進新源縣經濟增長,增加地方政府財政稅收
三、行業與市場分析
3.1 行業分析
- 3.1.1 旅游行業發展驅動因素
1、國家出臺多項政策利好國內旅游業持續快速發展
隨著旅游產業在我國產業中地位提升,行業政策日益完善,2013年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
《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國家發改委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多項政策意見。國家對旅游產業的鼓勵與支持為未來旅游業5-10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增長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匯+整理 圖3-1:2013-2018年國內人均可支配收入
3、居民消費支出意愿強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匯+整理 圖3-2:2013-2018年人均消費支出
- 3.1.2 國內旅游業發展態勢好
1、國內旅游市場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智匯+研究院整理 圖3-3:2012年-2018年國內旅游市場統計情況
2、國內休閑和鄉村旅游規模
數據來源:社科院 智匯+研究院整理 圖3-4: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接待人數統計
3.2 市場分析
- 3.2.1 項目客群定位
項目市場客群主要定位C端游客。
- 3.2.2 旅游市場消費者特征
1、鄉村旅游以80、90后為主流客群
數據來源:途牛旅游網.“智匯+”研究院整理 圖3-5:鄉村旅游客群年齡段分布
2、旅游游客更注重親近自然、放松身心
數據來源:智匯+研究院整理 圖3-6:游客旅游的目的
3、自駕游成為出行方式的風尚
數據來源:途牛旅游網.智匯+研究院整理 圖3-7:鄉村旅游出行方式選擇
- 3.2.3 伊犁市旅游市場發展機遇
1、伊犁旅游市場規模及預測
數據來源:伊犁州國民經濟發展統計公報2018,智匯+整理 圖3-8:2017-2022E年伊犁州旅游接待人次及預測
數據來源:伊犁州國民經濟發展統計公報2018,智匯+整理 圖3-9:2017-2022E年伊犁州旅游市場規模及預測
2、伊犁旅游市場游客目的比例統計
資料來源:新疆旅游協會,智匯+整理 圖3-10:2018年新疆旅游市場游客旅游目的
3.3 分析小結
目錄
第一章 項目總論
1.1 項目概況
- 1.1.1 項目名稱
- 1.1.2 項目簡介
- 1.1.3 項目建設單位介紹
- 1.1.4 項目選址
- 1.1.5 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及工期
- 1.1.6 資金籌措
- 1.1.7財務預測指標
1.2 編制依據及編制范圍
- 1.2.1 編制依據
- 1.2.2 編制范圍
1.3 結論建議
- 1.3.1 結論
- 1.3.2 建議
第二章 背景與必要性分析
2.1 背景分析
- 2.1.1 “十三五”時期鼓勵旅游融合發展,豐富旅游供給,繼續凸顯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綜合全面帶動功能
- 2.1.2 全域旅游大力推進“旅游+”戰略,全面增強旅游發展新功能
- 2.1.3 政策引導社會資本進行旅游開發,新辟旅游消費市場,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
- 2.1.4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正式出臺,鄉村旅游提上日程
- 2.1.5 新疆全力推動旅游業成為本自治區戰略支柱產業,打造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
- 2.1.6 伊犁加大財政對旅游產業扶持力度,打造“塞外江南·詩畫伊犁”品牌
2.2 項目實施的必要性
- 2.2.1 積極響應“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政策號召,打造一體化休閑度假旅游,助力我國努力建成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國
- 2.2.2 打造“旅游+文化+牧業”發展模式,促進伊犁大旅游產業進程
- 2.2.3 構建“帳篷+房車”營地住宿新形勢,發掘地區旅游消費新增長點
- 2.2.4 賦予地區旅游特色西域文化,助力新源縣鄉村振興
- 2.2.5 抓住地方旅游產業發展機遇,推動本地旅游產業調整升級
2.3 項目實施的社會效益分析
- 2.3.1 增加就業崗位,促進新源縣本地人口積極,促進伊犁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 2.3.2 助力本地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成伊犁一道靚麗風景線
- 2.3.3 增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
- 2.3.4 促進新源縣經濟增長,增加地方政府財政稅收
第三章 行業與市場分析
3.1 行業分析
- 3.1.1 行業簡介
- 3.1.2 行業主要監管部門
- 3.1.3 旅游行業發展驅動因素
- 3.1.4 國內旅游業發展態勢好
3.2 市場分析
- 3.2.1 項目客群定位
- 3.2.2 旅游市場消費者特征
- 3.2.3 伊犁市旅游市場發展機遇
3.3 分析小結
第四章 項目介紹
4.1 項目名稱
4.2 項目簡介
4.3 整體解決方案
- 4.3.1產業配套
- 4.3.2 周邊延伸
4.4 項目亮點
- 4.4.1設計開發優勢
- 4.4.2 服務質量管理優勢
4.5 項目團隊介紹
第五章 商業模式
5.1 商業模式
- 5.1.1 價值目標
- 5.1.2 客戶細分
- 5.1.3 客戶關系
- 5.1.4 渠道策略
- 5.1.5 核心資源
- 5.1.6 關鍵業務
- 5.1.7 重要伙伴
- 5.1.8 成本
- 5.1.9 收入
5.2 運營模式
- 5.2.1 資源板塊
- 5.2.2 客戶板塊
- 5.2.3 內部板塊
- 5.2.4 線下板塊
- 5.2.5 線上板塊
5.3 盈利模式
第六章 戰略規劃
6.1 SWOT分析
6.2 總體策略
6.3 分階段策略
6.4 戰略保障
第七章 營銷策略
7.1 總體策略
7.2 產品策略
7.3 推廣策略
- 7.3.1線下推廣
- 7.3.2線上推廣
第八章 項目選址
8.1 項目選址
8.2 建設條件
- 8.2.1 地理條件
- 8.2.2 交通條件
- 8.2.3 自然資源
- 8.2.4 旅游資源
- 8.2.5 社會經濟條件
8.3 選址可行性分析
第九章 項目建設內容
9.1 建設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 9.1.1 指導思想
- 9.1.2 基本原則
9.2主要建設內容
9.3 建設工期
第十章 環境保護
10.1 環保綜述
10.2 環境條件調查
- 10.2.1 大氣環境質量現狀
- 10.2.2 水環境現狀
- 10.2.3 噪聲環境現狀
10.3 影響環境因素分析及主要環境影響
- 10.3.1 施工期污染物排放情況
- 10.3.2 運營期污染物排放情況
- 10.3.3 施工期主要環境影響
- 10.3.4 運營期主要環境影響
10.4 環境污染防治對策
- 10.4.1 環保原則
- 10.4.2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 10.4.3 運營期污染防治措施
10.5 環境評價與保護結論
第十一章 節能與消防
11.1 節能設計依據
11.2 能耗分析
11.3 綠色施工
- 11.3.1 綠色施工的原則
- 11.3.2 綠色施工的要點
11.4 節能綜合評價
11.5 消防設計
- 11.5.1 設計依據
- 11.5.2 消防措施
- 11.5.3 火災報警系統
- 11.5.4 滅火系統
- 11.5.5 消防知識教育
第十二章 安全勞動與衛生
12.1 設計依據和相關標準
12.2 主要危害因素及安全措施
- 12.2.1 有毒有害物品的危害
- 12.2.2 危險性作業的危害
- 12.2.3 安全措施方案
12.3 勞動衛生
- 12.3.1 衛生
- 12.3.2 照明
第十三章 組織機構設置
13.1 組織架構
13.2 人力資源配置
- 13.2.1 勞動定員
- 13.2.2 工作制度
- 13.2.3 職工工資福利
- 13.2.4 員工來源及招聘方案
13.3 人員培訓
- 13.3.1 領導干部培訓
- 13.3.2 技術人員培訓
第十四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14.1 投資估算依據及范圍
- 14.1.1 估算依據
- 14.1.2 估算范圍
14.2 投資估算
14.3 資金籌措計劃
第十五章 項目經濟效益測算
15.1 測算依據
15.2 財務假設
15.3 財務測算
- 15.3.1 收入預測
- 15.3.2 成本費用預測
- 15.3.3 利潤預測
- 15.3.4 現金流量預測
15.4 財務預測指標與經濟效益分析
第十六章 風險分析
16.1 經營成本風險
16.2 政策風險
16.3 市場風險
16.4 自然風險
第十七章 結論與建議
17.1 結論
17.2 建議
附表
- 附表1:收入預測詳表
- 附表2:總成本費用預測詳表
- 附表3:利潤預測詳表
- 附表4:現金流量預測詳表